物竞编号 | 08QK |
---|---|
分子式 | C7H10N2 |
分子量 | 122.17 |
标签 | 杂环化合物, 碱性催化剂 |
CAS号:1122-58-3
MDL号:MFCD00006418
EINECS号:214-353-5
RTECS号:US9230000
BRN号:110354
PubChem号:暂无
1. 性状:无色固体
2. 密度(g/mL,25/4℃):未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113-114
5. 沸点(ºC,常压):211
6. 沸点(ºC,1.5mmHg):未确定
7. 折射率(n20/D):1.431
8. 闪点(ºC):110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124
11. 蒸气压(mmHg,20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例如:甲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等,微溶于水。
口腔 LD50 140mg/kg(rat)
皮肤LD50 90mg/kg(rbt)
刺激皮肤 severe unknown mg/4H(rbt)
主要的刺激性影响:
在皮肤上面:在皮肤和粘膜上造成腐蚀性影响。
在眼睛上面:强烈的腐蚀性影响。
致敏作用:没有已知的敏化作用。
对水是稍微有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1、 摩尔折射率:38.65
2、 摩尔体积(cm3/mol):120.6
3、 等张比容(90.2K):303.4
4、 表面张力(dyne/cm): 40.0
5、 介电常数:无可用
6、 偶极距(10-24cm3):无可用
7、 极化率:15.32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6.1
7.重原子数量:9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75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氧化物 酸 水分接触
2.比较稳定,可在室温下储存。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1.将4-羟基吡啶、二甲胺盐酸盐和六甲基磷酰三胺在220℃加热4h。生成的固化反应物用水漂洗,加盐酸在100℃水解1h。冷至室温,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用氯仿提取。提取液在用硫酸镁干燥后蒸除溶剂,剩余物用沸腾的己烷提取,热滤,浓缩,结晶,得4-二甲氨基吡啶。收率约55%。
2.通过4-取代 (Cl, OPh, SO3H, OSiMe3) 吡啶与二甲基胺共热来制备。
1.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的新型高效催化剂,在有机合成、药物合成、农药、染料、香料等合成的酰化、烷基化、醚化等多种类型的反应中有较高的催化能力,对提高收率有极其明显的效果。用作超强亲核的酰化作用催化剂酰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
2. 是高活性酞化催化剂。用于萜、甾体、碳水化合物及核苷等的合成。
3. 4-二甲氨基吡啶 (DMAP) 在有机化学中被定义为碱和碱性催化剂。主要用于催化有位阻的羟基的酰化反应和内酯化反应,也用于催化醇的硅醚化反应,等等。DMAP在有机化学中的催化性能已经得到了详细的综述[1,2]。
羟基的酰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和最频繁的官能团转换反应之一。很多情况下,使用酰化试剂和有机碱或者无机碱作为缚酸试剂可以方便地完成酰化反应。但是,当含羟基的底物分子中带有多个官能团存在时,特别是一些对酸或者温度敏感的官能团存在时,需要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由于DMAP分子中二甲氨基上氮原子携带的孤对电子与芳环发生共振而增加了吡啶环上氮原子的亲核性。所以DMAP作为一个酰化转移试剂,比吡啶催化的酰化反应速度快103~105 倍。一般来讲,DMAP作为催化剂使用,催化用量在0.05~0.2 mol即可。多数DMAP催化的反应可以在室温下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完成,并给出很高的产率 (式1,式2)[3,4]。
在DMAP的催化下,羟基在缩合试剂作用下直接酯化反应的速度和产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对于复杂的底物分子,相应地也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文献[5]报道的天然产物全合成路线中,四次用到了该反应 (式3,式4)[5,6]。
在DMAP的存在下,羟基的磷酸酯化、磺酸酯化和硅醚化反应均得到显著的催化效果。因此,许多在正常反应条件下不能完成或者保护基会受到伤害的反应,在此条件下均给出满意的结果 (式5~式7)[7~9]。
危险运输编码:暂无
危险品标志:暂无
安全标识:暂无
危险标识:暂无
1. Scriven, E. F. V. Chem. Soc. Rev., 1983, 12, 129. 2. Ragnarsson, U.; Grehn, L. Acc. Chem. Res., 1998, 31, 494. 3. Nicolaou, K. C.; Fylaktakidou, K. C.; Monenschein, H.; Li, Y.; Weyershausen, B.; Mitchell, H. J.; Wei, H.; Guntupalli, P.; Hepworth, D.; Sugita, K. J. Am. Chem. Soc., 2003, 125, 15433. 4. Bonini, C.; Chiummiento, L.; Pullez, M.; Solladie, G.; Colobert, F. J. Org. Chem., 2004, 69, 5015. 5. Ramachandran, P. V.; Chandra, J. S.; Reddy, M. V. R. J. Org. Chem., 2002, 67, 7547. 6. Pommier, A.; Stepanenko, V.; Jarowicki, K.; Kocienski, P. J. J. Org. Chem., 2003, 68, 4008. 7. Liao, X.; Wu, Y.; Brabander, J. K. D.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1648. 8. Ruiz, P.; Murga, J.; Carda, M.; Marco, J. A. J. Org. Chem., 2005, 70, 713. 9. Burova, S. A.; McDonald, F. E. J. Am. Chem. Soc., 2004, 126, 2495. 10.参考书:现代有机合成试剂<性质、制备和反应>;胡跃飞 付华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7-5025-8542-7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