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 09UH |
---|---|
分子式 | C26H24P2 |
分子量 | 398.42 |
标签 | DIPHOS, dppe, 金属催化的配体 |
CAS号:1663-45-2
MDL号:MFCD00003047
EINECS号:216-769-2
RTECS号:暂无
BRN号:761261
PubChem号:24848891
1. 性状:白色结晶
2. 密度(g/mL,25/4℃): 未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141-143
5. 沸点(ºC,常压):未确定
6. 沸点(ºC,5.2kPa): 未确定
7. 折射率: 未确定
8. 闪点(ºC): 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 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 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 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 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 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 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 未确定
19. 溶解性: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四氢呋喃、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等。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暂无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5.9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7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28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3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氧化物接触
2.该试剂所形成的溶液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氧化膦,因此需保存在氮气或氩气中保存,固体样品则可保存在空气中。需要注意的是,DIPHOS具有毒性,使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暂无
DIPHOS常作为金属催化的配体[1,2],多用于催化加氢[3]、烯丙酯脱羧[4]、1,3-二烯合成、环加成以及羰基化反应中。
催化加氢反应 DHPOS与过渡金属形成复合物后,该复合物可用于不饱和键的催化加氢反应中,如烯醇化合物在铑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加氢反应 (式1)[3]。
烯丙酯脱羧反应 DIPHOS可在钯催化下使烯丙酯发生脱羧反应,其中O-烯丙基二硫代羧酸酯脱去COS而生成硫醚 (式2)[4]。
1,3-二烯烃的合成 1,3-二烯烃的合成可在钯或铱和DIPHOS催化下,通过丙二烯衍生物、卤代乙烯基衍生物以及亲核试剂直接反应制得 (式3)[5]。
环加成反应 在环加成反应中,带有酯基、氰基以及磺酰基取代基的烯烃或炔烃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而使用具有光学活性的膦则能生成立体结构比较单一的产物。如在钴 (式4)、铱催化下通过炔烃与烯烃的反应可以生成多环或稠环化合物[6,7]。
羧化反应 钯与DIPHOS可催化不饱和键的烷氧羰基化,如炔丙基羧酸酯可经羰基化反应生成二烯酸酯等 (式5)[8,9]。
由醇羟基到卤化物的转化 在DIPHOS存在下,以CH2Cl2为溶剂,可以方便地将醇转化为卤化物,该反应的产率较高,反应过后DIPHOS转化为氧化物而沉淀出来 (式6)[10]。
危险运输编码:暂无
危险品标志:暂无
安全标识:暂无
危险标识:暂无
1. Zhuravel, M.A.; Glueck, D.S.; Zakharov, L.N.; Rheingold, A.L. Organometallics, 2002, 21, 3208. 2. Yih, K.-H.; Lee, G.-H.; Huang, S.-L.; Wang, Y. Organome- tallics, 2002, 21, 5767. 3. Paquette, L. A.; Peng, X.; Bondar, D. Org. Lett., 2002, 4, 937. 4. Munakata, R.; Katakai, H.; Ueki, T.; Kurosaka, J.; Takao, K.; Tadano, K.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1254. 5. Kezuka, S.; Kanemoto, K.; Takeuchi, R. Tetrahedron Lett., 2004, 45, 6403. 6. athieu, A.; Alphonse, T.; Gerard, B. Org. Lett., 2005, 7, 2353. 7. Kezuka, S.; Okado, T.; Niou, E.; Takeuchi, R. Org. Lett., 2005, 7, 1711. 8. Yoshida, M.; Morishita, Y.; Fujita, M.; Ihara, M. Tetrahedron, 2005, 61, 4381. 9. Hill, A. F.; Schultz, M.; Willis, A. C. Organometallics, 2004, 23, 5729. 10. Pollastri, M. P.; Sagal, J. F.; Chang, G. Tetrahedron Lett., 2001, 42, 2459. 11.参考书:现代有机合成试剂<性质、制备和反应>;胡跃飞 付华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7-5025-8542-7
暂无